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社交还能为腾讯抵挡几次洪水?

网络整理:08-18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社交还能为腾讯抵挡几次洪水?)

12月15日腾讯在线上召开内部员工大会,马化腾大有要告别“躺平式竞争”的架势——

“你活都活不下去了,周末还休闲地打球;很多业务该砍就砍掉,不要留恋;团队天天想着在里面能捞多少钱,然后才顺带帮公司做点业务,没有意义;内部的贪腐问题真的是触目惊心,很多业务做不起来,并不是因为管理者问题,也不是业务方向问题,而是贪腐漏洞太大,业务被掏空了。”

这张图是公众号的公共图片库检索马化腾后,出来的第一张图片,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后文会说明。

忘了上次是多少年前,在成为社交霸主之后,腾讯终于又摆出了“拼刺刀”的姿态,马化腾还提出了“创业者”、“危机心态”这种与腾讯气质不符的词汇。

提到视频号时,马化腾称其是“基本上是全场(全公司)的希望。”对此,笔者实名反对,全场的希望不是视频号,微视、速看视频、下饭视频、时光小视频等诸多产品掷地无声,最终底座换成微信后,终于有了视频号的崛起,其实还是社交扛起了一切,社交才是全场的希望。

但在寒气传遍腾讯之前,社交还能为帝国抵挡几次洪水?

十几年前,一场名为“互联互通”的浪潮被掀起,顾名思义互联互通即用户在通讯软件A可以直接发消息给通讯软件B,这无疑是一种效率与体验的划时代进步。

MSN、雅虎、网易泡泡.....无数巨头都是互联互通的拥趸者,而马化腾做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决定——拒绝互联互通。

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的腾讯已经是社交巨头,在那个多数人还要去网吧上网的时代,QQ已经有数亿注册用户,甚至实现了1000万人同时在线。

所谓的互联互通,其实就是针对QQ的一场革命——一群贫农要去分地主的土地,还想让地主支持,地主傻吗?互联互通对友商和用户都有利,唯独对腾讯是百害而无一利。

但正如我国的历史发展一样,“土地问题”是新时代发展必须解决的,它与地主利益相悖,却与大局利益相符,所以在国家领导下的三大运营商坚决互联互通。

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移动、联通、电信如微信/QQ一样封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多的不用说,三卡三待的手机一定是刚需,当甲拿起手机要给乙打个电话,首先要在三个电话卡中选择一个,比如移动,然后还要在电话簿中三个乙的电话号中精准选择出乙的移动号码;三个运营商的网络各自为战,可能会导致App出现三个不同的版本,比如电信版微信、移动版微信和联通版微信。

在这之后,会发生什么?无外乎两种可能,一个是三大运营商此后的发展如今天一般互联互通,第二个是它们三个中有两个被卷死,剩下的一个“一统天下”,对涉足即时通讯的互联网公司全面封杀,因为它们分了蛋糕,然后也就没有腾讯什么事了。

当然假设,终归只是假设,三大运营商互联互通,而微信/QQ打造了封闭体系,这些都成了既定事实。

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微信上使用“独联网”式的社交,一切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这是腾讯的成功之处。

腾讯从不用要求用户二选一,因为用户的整个社交圈都在微信/QQ上,而且它不与同类软件或是运营商互联互通,离开这里,就意味着与整个世界失联。

这是否算是一种别样的垄断?从结果上看,腾讯依靠社交帝国,党同伐异,纵横互联网近20年,从《狗日的腾讯》到《腾讯没有梦想》,无论舆论上如何质疑,腾讯的“躺平式竞争法”始终如一——基于社交流量,后发制人,这是腾讯的独家专利。(这次马化腾或许有了刮骨疗毒的决心。)

《狗日的腾讯》提及“2010年7月9日,腾讯QQ团购网上线,这让王兴如闻惊雷,也如坐针毡。”

何止王兴,3Q大战前的腾讯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噩梦,它屡试不爽的商业模式就是在对手的软件打磨成熟后,做一款和对手一模一样的产品,然后打败对手。

3Q大战之后,腾讯依然在后发制人,比如那被人津津乐道的微信红包“偷袭珍珠港”;几年前马化腾亲自下场宣传的信用分,都是同类产品烂大街之后才推出的;在微视、下饭视频等较独立的产品宣告失败后,腾讯终于忍不住再次让微信推出视频号去后发制人,这也是腾讯近几次财报中为数不多正高速增长的业务和“全场的希望”。

腾讯在商业竞争中仿佛从来没有窗口期、红利期一说,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腾讯什么时候想开战,什么时候就是窗口期。

战争主动权是什么?封闭体系下的社交流量。

50、60和00后们可能不知道,80、90的你可能已经忘记,十几年前有一些社交软件之间就在尝试互联互通,就如同移动、联通、电信之间一样。

遗憾的是它们失败了。

十几年后的今天,不要说聊天层面的互联互通,阿里系、字节系的分享链接都只能通过复制链接、口令出现于微信、QQ。

这简直是时代的倒退,而我们已经被习惯了这倒退的时代。

或许你不认同本文,但我仍希望它可以带你走出“楚门的世界”,《后腾讯时代》是一个不定期更新的系列,为避免您错过后续文章,欢迎关注本号。

1、18年前,如果腾讯是运营商...

18年前,腾讯QQ与网易泡泡掀起的那场“虚拟典型运营商”的革命(可以简单理解为直接用QQ、泡泡给手机打电话),被信产部一纸禁令彻底湮灭,此后国有电信运营商常常被冠以“垄断扼杀创新”之名。

对此吴晓波在《腾讯传》中评价——当国有的电信运营商用政策管制的手段,将网易和腾讯阻挡在门外的同时,它们自身其实也“自我阉割“了创新进取的动力。

在被舆论打成“恶龙”之前,移动梦网是整个互联网的救世主和“水龙头”,如今叱咤风云的BAT也都是跟着运营商混饭吃,腾讯抱梦网大腿的方式就是让QQ消息与手机短信互联互通,进而从运营商手中分成,这种模式成就了早期的腾讯——当时腾讯能够拿到85%的短信增值收入,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

与今天互联网公司培育市场、跑马圈地、挥刀收割一样,2004年即腾讯IPO的首年,中国移动重新制定了利益分配规则,腾讯的利益被大幅阉割,这还不算完。

2006年,飞信诞生了,中国移动向腾讯提出了两个强制性要求:第一,移动QQ与飞信进行“业务合并”,否则,将把移动QQ从梦网中踢出;第二,整个QQ体系与飞信“互联互通”。

你是否认为中国移动的吃相太过难看?的确不好看,但还不够难看。

做一个假设,如果腾讯高层是当年运营商高层,它会如何对“腾讯”?笔者能够想到的结果是,以政策管制的手段直接“拔网线”。

如同”屠龙勇士变恶龙“的故事,当腾讯在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确立之后,采取了近乎疯狂的竞争模式——在3Q大战之前就不用说了,互联网公司谈“腾”色变,3Q大战之后,腾讯要将“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于是社交流量成了腾讯与合作伙伴的护城河,与它们呈竞争关系的大公司被据于微信、QQ之外,比如阿里系、字节系的诸多产品至今只能以口令形式出现。

这种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行为比诸当年的“政策管制”,当真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当然,腾讯的这种行为也算不得特例,互联网巨头眼里容不得友商,互联互通变成了仅仅存在于巨头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概念,而巨头与巨头更像是自身体系内的“独联网”。

腾讯不是特例,但社交是一个特例,社交的“独联网”会以类似垄断的形式抑制同类产品的发展。

2010年,马化腾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发表题为“关于互联网未 来的 8条论纲”的演讲,其中提到:“垄断”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罪名,但有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假想的罪名;截杀渠道者仅仅是“刺客”,占据源头者才是“革命者”;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

这或许说明,那时候可能还会有人思考“腾讯是不是垄断者”,如今我们已经忘记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早已习惯。

“腾讯是不是垄断者?”,不是监管者的我们无法定义,但腾讯是“占据源头者”,也拥有“稀缺性”,源头和稀缺性就是用户的社交网络。

2、为什么腾讯的社交无法被战胜?

MSN曾被看作是最有可能打败QQ的存在。

除了背靠国际巨头微软之外,MSN祭出了一张王牌——互联互通,对象包括另一巨头雅虎以及IBM和网易泡泡等也加入了进来,时任微软MSN中国总经理的罗川甚至向媒体表态:只要安全性得到保证,MSN愿意和包括腾讯QQ在内的更多IM互通。

这阵由MSN掀起的风潮也是飞信强制要求QQ互联互通的背景,马化腾的态度是:不只拒绝与MSN之间互联互通,也不打算与网易泡泡等国内即时通讯工具互联互通。

最终坚持不互通的腾讯打败了MSN在内的所有对手。

《腾讯传》评价这场战役时指出:“处在品牌高位的MSN只需将腾讯做过的事情重新做上一遍,就可以夺走大半的市场份额”,对此笔者完全不认同。

《腾讯传》还将MSN的失败归结为微弱这个国际公司的体制问题。当然,包括微软MSN在内的国际巨头们在互联网上纷纷败给本土企业,跨国公司的大公司病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笔者认为在社交上即使微软没有跨国公司的种种问题,也难以打败微信。

上述两个判断的理由只有1个:QQ的用户多,压倒性的多。

MSN、雅虎两大巨头的互联互通声势浩大,但最终也不过是2.75亿人之间落地,2.75亿这个数据是2005年10月的,而当时QQ的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4亿,日活近2亿。

对于舆论的质疑,马化腾曾表示,在IM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QQ,不可能允许其他厂商借助自己苦心经营才获得的大量用户来赚钱。

马化腾还认为:“我不觉得QQ封闭,那叫QQ的核心竞争力。”

MSN就像是虾兵蟹将的联盟,且它们不可能如三大运营商那般步调一致,虽然它们都顶着巨头的光环,这种弱小、松散的联盟但绝对打不过已经长大的鲨鱼。

从体验的逻辑来讲,甲想在MSN给乙发消息,但乙只有QQ账号,或者有雅虎账号却不登录,一群无法即时通讯的即时通讯软件,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2013年,挑战者再次出现。网易和中国电信一起搞出来了一个易信,易信简单粗暴的走了腾讯的老路,几乎照着微信1:1复刻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App,并大力推广。

从实用性上讲,易信是超过了微信的,比如易信可给三大运营商的用户发送免费短信,即使对方没有使用易信或对方没有手机数据网络,消息也能马上送达,还可以向手机或固定电话发送电话留言。

从这些功能上可以看出,易信要做的是打通各种通讯终端,乃至实现不同移动即时通讯的互联互通,相比于微信当初从文字到语音的进化更具革命性,易信是一个更完美的、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与易信类似的产品还有当年逼迫过腾讯的飞信。

这些软件的设想很好,但依然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环——占据市场支配地位的QQ、微信不会和它们互联互通。

回顾微信崛起的历史,很多人可以说出微信在这场历史变革中有多么伟大的创新、做出了多么牛逼的产品、极简主义云云,但微信之前就有米聊,米聊之前还有一个鲜有人知的KIK,它们都可以看做是微信的同类和先行者。

为什么崛起的只有腾讯系的微信?除了腾讯强大的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社交软件中,只有微信没有被QQ阻击,非但没有阻击,微信反而可以主动获得QQ好友的数据,并直接在微信添加,这是其他App从未享受过的待遇,正因为QQ的支持,微信有了打败QQ的可能。

腾讯做社交真正牛逼的地方就一个,以庞大的用户基数垄断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交网络,在此基础上封闭运营,就杜绝了其他同类软件的崛起,故而,腾讯的社交字典里,风险只有两种,系统性风险和没有风险。

但正如吴晓波的那句评语——当国有的电信运营商用政策管制的手段,将网易和腾讯阻挡在门外的同时,它们自身其实也“自我阉割“了创新进取的动力。

腾讯又何尝不是“自我阉割”了创新的动力?

3、社交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较当年拒绝互联互通而言,近几年的腾讯对于社交的态度更加强势。

2019年1月15日,张一鸣、罗永浩和前快播CEO王欣旗下企业都分别发布了社交APP,其中字节系的多闪主打视频社交,王欣发布的“马桶MT”,主打匿名聊天,罗永浩带来的“聊天宝”,实际是子弹短信的升级版。

三款产品同日发布,也同于发布当日遭到微信封杀,无论是下载二维码还是链接,“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历史会记住今天”,罗永浩感慨道。

直接出手的还不止微信,腾讯旗下应用宝随后也下架了三款社交App。

战火甚至蔓延到了与腾讯合作的运营商,彼时有用户表示其用大王卡注册的(马桶MT),(1月)14日晚还能登陆,15日一早就收不到登陆验证码了。”大王卡系腾讯和中国联通合作发售。

如果当年运营商们封杀腾讯有这种力度,今天还有腾讯什么事?

对于友商不遗余力的封杀,腾讯曾对媒体表示,不会对此作出任何回应,“我们还是专注做产品。”此前,腾讯对类似事件作出过回应,“只是对链接进行了防刷屏设置,并没有屏蔽一说。”

腾讯对三款App的封杀,更像是被头条打怕了的一种“肌肉反射”——亲眼见证一只蚂蚁变大象,并被大象照着脸抽了一巴掌,再看到蚂蚁时便出现了不由自主的开始了无意义的自卫。

为何说无意义?

因为即使腾讯没有封杀,这三款App中的任何一款都不可能撼动微信的垄断地位,原因正如上文所说,除了腾讯系的社交App,没有任何同类产品可以把用户的整个社交网络搬到另一个App上,“多闪挺不错的,下载体验了,跟一个网友聊的蛮舒服的,最后下线我们互相留了微信号。”这个段子反映的是一个现实。

“阿里做社交之心不死。”这句话是媒体对阿里巴巴社交的普遍性评价。

阿里巴巴做社交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初的阿里旺旺,这款软件一度是继QQ之后国内第二个用户数过亿的即时通讯软件,但最终依然成为了历史的尘埃——2021年阿里旺旺买家版在各大应用市场下架,卖家版则更名为千牛。

此后,淘宝陆续推出了淘江湖、“来往”、“后院”、“如我”等一系列社交产品都败下阵来,而阿里的长子支付宝仍然没有放弃。

2016年11月,支付宝针对白领和大学生群体推出了“白领日记”和“校园日记”两款产品,并且只有女性才可以发布动态,只有芝麻信用在 750 分以上的用户才可以评论。最终,这次打了情色擦边球的尝试不仅是一次失败的体验,更成为了蚂蚁集团永远的耻辱。

在一系列产品中,唯一能够算作成功的是与微信差异化竞争的钉钉,然而在很多职场人眼中,钉钉的作用和当初的多闪类似,就是提醒同事“去看下微信消息。”

这还不是最尴尬的,钉钉推出近一年后,腾讯的同类产品企业微信姗姗来迟,再次以社交流量的灌溉成为行业老二。

4、社交还能为腾讯抵挡几次洪水?

受惠于在社交的成功,腾讯过去十几年里顺风顺水,只要几个亿的社交流量一冲,几十个亿的资金一投,狗屎都会散发出金子的光芒,这种优势让腾讯打了很多看似胜利的败仗。

比如2015年成功“偷袭珍珠港”之后,腾讯的金融科技业务看似迅猛发展,然而其一些明星产品却十分反人性和迟钝,比如理财通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看到一只基金的收益明细,比如类似于花呗的分付和类似于芝麻信用的支付分分别于2019年、2020年才姗姗来迟;比如微粒贷很多人压根就从来没获得过额度,更遑论体验......(注:体验来自体感,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来辩)

当然,在社交的强支撑下,无论是布局晚还是体验差都不影响腾讯的金融科技业务获得仅次于蚂蚁集团的估值,但“仅次于”就很说明问题,支付宝虽一直保持与阿里系App强联动,但毕竟是分拆出来作为一个独立App,饶是如此基于微信这个超级入口的微信支付和金融科技集团只能屈居第二。

再来说说笔者用来发文的微信公众号,其公共图片库的检索结果驴唇不对马嘴,完全没有使用价值,堪称全网最烂,当笔者搜索马化腾时,出现的是下图这些建筑和雕塑......但这依然不影响其成为国内最大、最重要的内容平台。

再比如老生常谈的短视频,腾讯对抖音有过多次阻击,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还是祭出了大杀器微信,视频号也是当前微信为数不多还在高增长的业务,最终还是社交扛下了一切。

以上案例不免给人一种感觉,只要有社交这张牌腾讯完全可以躺平,既然成功那么容易,还拼什么命?作为代价腾讯在社交之外领域似乎一直都“没那么能打”。

比如游戏,作为世界上最赚钱的游戏公司,腾讯搞出过什么现象级游戏?

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英雄联盟、绝地求生,腾讯最初都是代理的,有些后来被“钞能力”收购成为腾讯的一部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则是绝地求生、英雄联盟的改版和移动化。

作为目前世界上营收最高的游戏公司,腾讯没有“从0到1”做出自己的现象级游戏,而是直接“从1到100”用社交和资本摘桃子,这种模式很好复制吗?当然不,大公司都有腾讯的钞能力,但他们都没有腾讯的社交流量。

腾讯或许不能在各个领域都做第一,但只要他想,做第二很容易,于是第一就成了腾讯必须用社交阻击的对象,比如曾经的淘宝和今天的抖音。

2018年上半年,张一鸣曾在某篇涉及腾讯的公众号文章下面留言:“如果(腾讯)不随便打压封杀应用和信息流动,就是更值得尊敬的公司了。”马化腾则回复张一鸣“过敏了”,表示“平台一视同仁”。

在庆祝抖音国际版第一季度在苹果商店下载全球第一时,张一鸣发布朋友圈,并在评论区表示“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对此,马化腾在评论区直接怼了回去“可以理解为诽谤”。

马化腾的这两段回复听着很像喜剧里的段子。

2021年1 月 17 日消息,字节跳动副总裁李亮发文谈 " 腾讯封禁拼多多等 App",李亮称微信宣布对 QQ 音乐、拼多多、小红书等 APP 进行限制,引发叫好声,认为与封禁抖音一样,腾讯做到了 " 一视同仁 ",所谓 " 一视同仁 ",更像是为了应对这次垄断监管的 " 做秀 ",而且并不是第一次 " 做秀 "。

是否是作秀,笔者不下定论,不过当前拼多多等App的确已经恢复了在微信的分享功能。

此外在反垄断大潮和监管部门的协调下,腾讯与阿里系、字节系的互联互通又再次被提出,各方也一度高调的筹备。

2021年11月,微信公布其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的进一步互联互通方案,用户在微信点对点和群聊场景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不再需要复制到浏览器后跳转打开。

有意思的是,如今用户真的可以在微信直接访问阿里系App的链接了,但也只限于“外部链接”的形式,一串网址而不是其他App那样的分享页面,用户也无法直接分享,依然要采取的粘贴方式,“看不见的墙”依然存在。

同月,抖音称收到来自腾讯创作服务平台的申请,希望接入抖音开放平台。对此,抖音方面表示将与对方产品技术人员尽快推进相关细节,同时其表示此前已多次申请微信恢复抖音和西瓜视频的分享、登录功能,呼吁腾讯对等开放,以便双方用户更顺畅地实现信息分享。

但抖音如今的待遇还不如淘宝,依然需要复制口令或视频后才能发送到微信。

但无论如何,互联互通的种子已经埋下,终有一天会生根发芽,这一天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社交还能为习惯躺平的腾讯抵挡几次洪水?或许,我们能有幸见证后腾讯时代下互联网江湖的跌宕起伏。

最后说句两句题外话:

1、究竟如何能让腾讯下定决心互联互通?是两害取其轻的时候,所以监管是个催化剂。

2、腾讯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降本增效,也不是惩治贪腐,而是躺平式竞争,社交的优势力量要用,但用了之后要去争第一,别老躺平做老二。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读懂数字科技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Tags:[db:TAG标签](540599)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社交还能为腾讯抵挡几次洪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